.png)
一首《沂蒙山小調》,唱響在巍巍蒙山、滔滔沂水,唱響了“黨群同心、軍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與共”的沂蒙精神,在中華大地綿綿不絕,響徹四方。
「最后一口糧當軍糧
最后一塊布做軍裝
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」
“派兵去山東”!1938年10月,偉大領袖毛澤東做出重要指示。羅榮桓率領的115師與齊魯人民一起,在黨的領導下,浴血奮戰,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,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。“母親送兒打東洋、妻子送郎上戰場”的動人情景處處可見。八百里沂蒙,紅嫂精神感天動地,源遠流長。2013年11月25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考察時指出:“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、井岡山精神、西柏坡精神一樣,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,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。”興原認證黨總支于7月1日-2日,遠赴山東沂蒙,深入開展“沂蒙精神強黨性 汲取力量建新功”黨性教育培訓。
.png)
在孟良崮紀念館,展示了1947年5月,華東野戰軍在陳毅、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門整編七十四師,擊斃師長張靈甫的事跡。紀念館的墻上,鑲嵌著19萬4千7百枚彈殼,意在紀念孟良崮戰役發生的時間——1947年。紀念館中的烈士公墓中,在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中犧牲的2865位烈士長眠于此,絕大部分墓碑上刻的都是“無名烈士墓”。


青年黨員講黨課

重溫入黨誓詞
徒步下山,重走革命路,下山途中唱《跟著共產黨走》、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、《沂蒙山小調》等紅歌。
在紅嫂紀念館。用乳汁救護八路軍傷員的“沂蒙紅嫂”明德英,撫養50多個將帥子女和烈士遺孤的“沂蒙母親”王換于,組織鄉親們烙煎餅、送彈藥、救傷員的“沂蒙六姐妹”,帶領姐妹跳進冰涼的河水中扛門板架“人橋”的李桂芳,八百里沂蒙,紅嫂的故事是最鮮艷的那片紅。
.png)
在山東省政府舊址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。莊氏族人紛紛將自己的宅院(堂號)獻給八路軍115師和山東黨政軍機關長期使用,劉少奇、羅榮桓、朱瑞、黎玉、肖華、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長期戰斗生活過。1945年8月13日,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省政府--山東省政府在大店莊氏“四余堂”宣告成立,莊氏莊園成為當時山東的紅色首府,被譽為“山東的小延安”。青山無語,豐碑永存。昔日金戈鐵馬,今日紅色教育課堂?;赝^往的路,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櫛風沐雨、砥礪前行,為祖國統一和民族獨立矢志不渝。眺望前方的路,我們依然要堅定理想信念,勇于擔當,主動作為,大膽突破,在實踐中檢驗闖的精神、創的智慧、勤的作風、實的標準,持續推動認證工作再上新臺階。
《星原》
——管理體系認證黨支部 趙少剛
巍巍沂蒙,紅色沃土;
郁郁蒼翠,多嬌江山。
齊魯真男兒,共和國脊梁;
沂蒙俏紅嫂,軍民魚水情。
望烽火連天,當憶苦思甜;
憶崢嶸歲月,可鑒史明今。
百萬里方圓九州縱橫,
五千年文明華夏延綿;
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
恰偉大復興指日可待。
昔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
今日紅色基因庚續傳承,
明日前程似錦大有可為。
體系黨支部高智勇 供稿
魏曉航 視頻剪輯
|